缀锦蛤

Tapes literatus   Linnaeus
   

  229  浏览



形态描述

形态 贝壳大,长斜方形,稍扁平,两壳相等,两侧不等。壳顶靠前方,略钝,不突出,由壳顶往前方的距离约等于贝壳全长的1/3到1/4。贝壳前端尖圆、后端斜圆、背缘略平直,腹缘圆。小月面长矛状,界线清楚;楯面长披针形,略向内凹,韧带长,外露。壳表面没有放射肋,同心生长纹细平,排列较密。壳面黄白色或棕黄色,上面遍布栗色锯齿状花纹,变化甚多。贝壳内面自外套痕至壳缘处呈白色,软体部的位置呈杏黄色。铰合部的齿板窄长,右壳中、后主齿两分叉,两壳问有一较大的间隙;左壳中央主齿很长,明显分又。前闭壳肌痕亚卵圆形,后闭壳肌痕三角卵圆形,外套窦弯入深,舌状。
测量(mm)
壳长 壳高 壳宽
71 43 29 (海南新盈)
70 41 26 (海南新村)
60 39 25 (广东乌石)

大小

测量(mm)
壳长 壳高 壳宽
71 43 29 (海南新盈)
70 41 26 (海南新村)
60 39 25 (广东乌石)

生物学

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 生活在潮问带下部至浅海20 m深的砂质海底或珊瑚礁礁平台的粗砂中,营埋栖生活。本种出、入水管长,分开,肉供食用,但产量不多。



生境信息

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 生活在潮问带下部至浅海20 m深的砂质海底或珊瑚礁礁平台的粗砂中,营埋栖生活。本种出、入水管长,分开,肉供食用,但产量不多。

国外分布

本种广泛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区,印度洋西面的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沙特阿拉伯(马斯喀特),印度南部的马纳尔湾,斯里兰卡,印度的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缅甸的丹老群岛,泰国的普吉岛,日本的四国以南,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沙巴,印度尼西亚(爪哇、佛罗勒斯岛、帝汶岛),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到新赫布里底群岛都有分布。

国内分布

本种在我国的分布有香港、雷州半岛的乌石、海南(新盈、清澜、新村、崖县)、广西北部湾的企水沙角等地。

分类讨论

讨论 缀锦蛤是大型种类。作者在大英博物馆见到由 Cuming 采自印度洋,长度达108mm的大标本。这一种在贝壳的颜色、花纹和壳形上的变异都较大,早期的分类学家凭借这些不稳定的特征订出许多不同的种,这其中有些种在贝壳颜色和花纹组成上确有其相对的稳定性。Fischer-Piette 和 Métivier (1971)在缀锦蛤的种下分为4个变种:T.l.var.nocturna,T.l.var.punctata,T.l.var.adspersa 和 T.l.radiata。其中 Tapes literatus var.punctata 这一类型在我们的标本中占的比例很大。100多年来关于 literata 和 punctata 是一个种,两个种或是 literata 的变种的讨论非常多,争论莫衷一是。有的认为这两个种在形态上的差异是稳定的 (Roemer,1871);也有的认为 punctata 的贝壳比 literata 的贝壳长 (Adam et Letoup,1939)。从产于中国近海的缀锦蛤标本看:具有栗色锯齿状花纹的 literata 标本的数量较少,而具有栗色斑点的 punctara 标本数量居多,但同时具有栗色斑点又间杂栗色锯齿花纹的居问类型也有一定的数量。就壳形来比较,punctata 型一般比 literata 型要长一些,但也有高度大、长度小的居问类型。因此我们把 punctata 型的标本都订在 literata 名下作为同一种处理。